第一节 投资还是投机
投资和投机一说起来大家似乎都明白,比如把钱存入银行就是投资;把钱用来作期货就是投机。可有时事情却模糊得很,比如我在30元买了青岛海尔的股票,这算是投机还是投资呢?最初买的时候是看到青岛海尔的成长性而希望长久获利的,可现在却赔钱了,以后谁又能保证一定会涨呢?分清投资与投机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是从业余走向
职业的第一步,因为所有的理念和分析系统都是以此为基础向不同方向展开的。
投资是一种购买财产以获得合理预期收入、股息、利息或租金的方法,它以长期增值的形式获利。区别投资与投机的关键在于投资具有时间和收益的可预测性。我们的财产中一定要用其中一部分来进行保值性的投资,不然通货膨胀会使我们的辛苦所得化为泡影。
1988年,我所就读的大学油条是5分钱一根,而现在已经是0.35元了。周年增加了6倍,而银行的利息是远远低于这个增长速度的。很明显。我们必须投资,用投资的方式来抵御即便是很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投资股票就是很好的选择之一,而股票首先是投资的一种载体)。
散户的资金需要保值,庄家的大资金就更需要保值。在股市中有各种各样的大资金,其中有一部分并不是为了炒作而来,它们只是为了保值。比如对一些业绩出色的股票,我们发现它的波动非常小,而且很少跟随大势起伏,间或有一些动静也很快又销声匿迹了。
心里常常泛起疑惑:它没有在家?庄家走了没有?至于庄家到底走了没有,我们在本书的后面会有所讨论。我们现在知道,在股市中不但有投机的庄家;还有投资的庄家,一个庄家并非永远投机,在他认为合理的时候也会进行投资。
投资依据的理论就是稳固基础理论。稳固基础理论认为:每一种投资对象,无论是普通股票还是不动产,都有某种称为内在价值的稳固基点,可以通过仔细分析现状和预测未来而确定。当市场价格低于(或高于)这一内在价值时,就会出现买进(或卖出)的机会。因为这一波动最终会被纠正——该理论认为如此。这个理论在很多人当中被广泛地认知,因为它的逻辑如此之强:先找到不变的价值,再把变动的价格和其比较。
这么简单的事情,华尔街那么多老练的基础分析师怎么才产生了一个巴菲特呢?原来这个所谓的内在价值实在是太难确定了,因为它包含了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未来。未来会怎么样,又有谁能说清楚呢?1993年和1995年我买了一些黄金想保值,每克168元,而今天,金价大跌,每克113元。黄金的内在价值又在哪里呢?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信息如此快速,当一则实质性利好出台时,市场的价格就会迅速飙升至其应有的价位,比如近期表现令人大惊失色的华立高科,它从4月初起步,没有任何的先兆和消息,价位从8.00元一直激升至5月中旬的25.00元,5月15日报纸上才刊登四通入主华立高科的消息。消息正式出台后,价格却停止上扬,出现阴跌。可见对任何事情,分析过去是比较容易的,但要预测未来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有些公司的未来是可以预测的。
举两个例子:1996年中我去一家上市公司参加活动。这个公司总部坐落在一座十分豪华的大厦中,问起部门经理关于公司的业绩情况,这位经理十分理直气壮地许诺公司将有美好的未来,并且多次在纸上向我显示各种数据。回来后我再也没有碰这支股票。朋友向我问起原因。我说;“他完全没有必票用那样高档的纸张向我介绍几个数字,为了这几个
数据他浪费了四五张纸,而且他的谈吐太过急切,心里明显不踏实,公司的未来是可以想象的。”后来,这支股票除了短促地振荡以外,果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1997年7月,我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间计算机教室里汗流浃背地给股民讲股票,正赶上燕京啤酒上市,我建议大家在14—15元之间买入,理由是中国第一大销量的啤酒,个股投资价值一定较高,一瓶啤酒卖1.50元,每瓶净利润估计有0.20元,我自己喝了这么多酒,难道还赚不出0.50元的每股收益?所以它一定会涨。结
果在我推荐完后,价格先是一路下跌,最低探至12.11元。那时我天天都向我带的几个客户推荐,天天都下跌,天天都很狼狈。一位搞电脑的朋友由于听了我的推荐在16.00元/股买入被套,在14.00元摊平买进又被套,几乎天天要打电话问我应该如何操作,是不是该出局观望。后来价格一路上扬,如今价位已在20元以上(复权),如果在去年7月15元附近买入,到今年5月平仓,利润也达到30%,投资保值的目的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所以,我对投资的概念有这样的理解:第一,投资活动是一种和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的活动,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不一定要专家发言,我们只要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就会发现成长的契机。投资理论得出的东西要接受现实的检验。第二,如果一支股票表现得非常反常,且时间较长,那么可以肯定这不是投机造成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消息内
容,但一定有消息灵通的人土或机构提前知道内幕,支撑价格运动的不是投机性的抬拉,而是有实质内容的利好。在消息出台之前大胆进入是有价值的,很多人也有大致的认识,可事到临头就胆小犹豫起来。没关系,用小资金试一次,尝到甜头就明白了。总之,投资的理论很虚,要把它变实,理论是不会长久支撑股价的。
与投资理论相对应的是投机理论,又称“空中楼阁理论”。它的鼻祖应追溯到30年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成功的投资家凯恩斯爵士。他的观点是,专业投资者并不愿把精力都花费在估算内在价值上,而愿意分析大众投资者未来可能的投资行为,以及在景气时他们如何在空中楼阁上寄托希望。成功的投资者估计何种投资形式适宜公众建筑空中楼阁,并
抢先买进选中的股票成交。
凯恩斯不仅是这一理论的创作者,也是忠实实践者。当伦敦的金融专家在拥挤的办公室面对繁杂的数据夜以继日地工作时,爵士却每天在床上躺着,手执电话进行着买卖,而这一悠闲的操作方式却为他个人账户增添了数百万英镑,令那些整天捧着各种金融理论和数据的学究们望尘莫及(原来搞金融不像种地,苦干未必有效果,越轻松越好)。
后来,一张报纸在谈论这个理论时,把它比喻成报纸选美比赛,你必须从100张照片中选出最漂亮的脸蛋,而只有选择最接近大众总体认可的人方能获得“识慧奖”,个人的审美观点与参赛的输赢无关,明智的策略是选出其他参赛者很可能喜欢的脸蛋。
也有人把这一理论毫不客气地称为“较大苯蛋理论”,俗称“博傻”。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每分钟都在产生着聪明人和笨蛋,你可以对某物支付3倍于它的价格,只要你能够最终找到某一笨蛋愿意支付5倍于它的价格就行。换句话讲,傻没关系,只要找到更傻的。
在股票行情中,比如国嘉实业,我在26.25元买进,很多人说:“这么高还敢买,傻瓜。”价格又下跌了两天,我周围更是一片奉劝之声,其实我在17~18元的时候就想买,结果就是因为自以为聪明犯了回傻,高了近10元才买到,我就不信我会是最后一个傻子。
结果呢?到了39.80元全部平仓,很多朋友却冲了进去(也许以后还能涨,谁知道呢)。股市中,在某些情况下,提前犯傻也许是聪明呢!关键是要提前。
凯恩斯爵士的理论在金融界和学术界有许多拥护者,斯密在《货币博弃》中的论述和报纸选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应用这一理论,产生了许多暴发的富豪,但更多的人没有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表象和实质,最后倾家荡产的有之,跳楼自杀的有之。这些失败者肯定是接了“最后一棒”。世界上会有许多大喜大悲的事不约而同地展现这个理论的魅力。17世
纪的荷兰,曾发生过郁金香球茎的狂潮,英国也发生过南海气泡的骗局,各国股市都曾有过暴跌的历史,也都因此而大伤元气,一蹶不振。
我们在分析历史以后,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一件事物的价格远远低于它的价值的时候,人们的心理是最悲观的,就像黄金埋在土中很难发现,它的发展是极其难以预料的,一些有胆有识的人最先发现了它,也会有很多人在开始的阶段受历史的局限、认识的局限和一些运气的问题而惨遭失败。比如王安和盖茨就是很好的对比。当然很多事回头看已经很清楚,只是当时很困难。总之,开始阶段的幸运儿很少,而且成本很高,代价很大。
一旦成功,会逐渐产生轰动效应,这时候价格开始从低于价值转向高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断成功的巨大的宣传作用,使这个过程出现自我强化,投机的行列开始全力加速,冲向疯狂的顶峰,顶峰的背后自然是悬崖峭壁,可惜很少有人能躲得开。
我有一位朋友1996年初做深发展,非常自信,8.50元买入1万股,在深发展的上涨过程中,担心投机过度,在14.00元全部平仓。这个平仓动作令他长时间后悔不迭,当深发展再次发力上扬时,他又在28.30元买入两万股,结果自然又大获其利。当深发展涨过40元时,他又再次怀疑投机的过度,在42元全部平仓。当深发展如火箭般窜升时,人气鼎沸,我的朋友望着不断飘升的价格沉不住气了,信念开始动摇,理性在感情的强烈冲击下变得模糊不清,在48.00元全力重仓杀入。我当时劝他说:“快的就是假的。”他振振有词地答到:“我知道是假的,很危险,但我宁愿放手一搏。”而且耐心地向我分析:这样的涨势下,流通量一定会越来越小,买的人会越来越多,多逼空的态势已然形成,我用重仓快进快出,危险不大。我说不过他,既觉得有理又觉得很悬,干脆不理。深发展在利空政策的影响下终于低下了高昂的牛头,这位朋友又开始了在另一个方向上后悔。
历史的经验和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在显示这样的过程和循环:投机过度的失败导致投资机会的到来,投资成功的轰动效应又逐渐导致投机的盛行及至最终的失败。投资和投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也不断发生着转化,带来机遇,也带来疯狂。我们最先需要做的,就是判断股票市场目前的状态正处于这个投资、投机循环的哪个阶段。处于投资阶段,就要耐
心等候,大利在很远的未来;若在投机阶段初期,就要忍住振荡,静待最后的疯狂。若是最后的疯狂降临,千万别为最后一点利益冒险。大到一个市场,小到一支股票,都要有这样的思路,这是最重要的。
股票这个市场中有太多的辉煌与失败,辉煌的成功对我们有着巨大的诱惑,而失败的痛苦却极易忘却。1996年的夏天,我的一个朋友在投机中大获成功。在深圳的一座大厦楼顶和我酒过三巡,忽然兴致勃发,对着窗外的夜色大声喊到:“谁敢惹我!”1997年的操作,他面对波动的市场再也没有耐心和技术,急躁中他反复地犯着亏损——斩仓——追高——亏损的错误。1998年,他带的客户纷纷离去,他在一个证券公司中户室怀才不遇地向别人介绍他的经验,生活较为悠闲,事业发展却困难重重,他湮没在人潮人海中。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行情,思路不能变,因为这是我们进行判断和操作的基础。
投资的“基础分析理论”和投机的“空中楼阁理论”很难分清优劣。学术界也争论不休,基础派拿出大量的例证来说明技术派学说指导的操作与闭眼掷飞镖得到的结果没什么两样,而技术标又拿出了同样多的历史数据说明股市的行情波动和国家的经济指标多次背道而驰,不仅如此,基础派和技术派各自内部还有不同的争论。美国股市的上涨有几次是发生在利率上升以后,而同样多的例子可以表明一个技术指标的灵验与失误差不多。
所以,对于各种因素的把握既要明白它们的理论,又要知晓可能的变化。知经——知道各样的投资投机的理论和知权——知道各样变化最重要。这本书主要讲各种变化,虽然可以肯定不会非常全面,但力争有特点,能实用。